资讯

n/e/w/s

博物馆设计|尊重文化,传承文脉,打造城市“新地标”

发表时间:2022-09-09


“任何一个国家、城市或是省份的文明程度都在其公共博物馆的特点以及其维护的投入程度中得到了体现。”

——乔治·布朗·古德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是了解一座城市很好的窗口。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13.png


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就在那么一瞬间让城市的历史变得真实,感受到穿越时空而来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场所,宣传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博物馆已成为一个综合学习、教育娱乐的多功能文化综合体,所以博物馆在一个城市的建设及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29.png


在博物馆设计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宏观上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细节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更完美。对于博物馆设计师来说,把握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在设计工作中。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31.png



1.

1. 济宁市博物馆


项目背景


山东省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位于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西到运河路,东到至圣路,南到石佛北路,北到圣贤路,规划用地36.7公顷。


设计理念


旨在创造出简洁明快、实用经济安全合理、具有博物馆建筑性格特点、时代性、济宁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力求空间流动性,公共中庭空间与其它功能空间的有机渗透,追求变化而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通过室内外灰空间及中庭的设计把阳光充分引入室内,把人引到自然,沐浴在阳光的空间里。尤其是室内设计一环形缓坡道参观廊道,把人流自然地引入到上层,极有特点。两个中庭互相渗透呼应。并设有夹层,充分利用空间,收到很好的丰富室内空间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37.png


平面功能设计



整体布局:


根据使用性质和使用人群的差异,分为展示区、藏品区、办公技术管理区、教育交流活动区五大部分。五者相对独立,各自体现使用特点,同时相互咬合,具有便捷的内部通道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展示区包括:序厅、展厅。主要服务于公众参观人流,用于基本陈列展览和引进展览,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活动。这一部分成为博物馆主体建筑,由螺旋展览坡道贯穿其中,大气整体,交通便捷。


教育交流包括:学术报告厅、青少年爱国主义教室、青少年实践活动厅、博爱厅、博物馆展演厅。主要服务于学术交流人员、培训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办公及技术管理区包括:技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访客服务区。主要服务于博物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人员和贵宾,文物研究、办公管理。这一部分布置在博物馆一层,观众、贵宾、学术交流、办公和文物展品各有独立出入口,对外联系便捷;采光面充足,使大部分房间自然通风采光。其中办公室南向布置,技术用房北向布置。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40.png



垂直功能分区:


首层为藏品区、技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学术报告厅(贯通两层层高)、次入口门厅和设备用房。二层为入口大厅、访客服务区(包括服务设施和餐饮休闲)、济宁通史展厅、教育交流区、设备用房;三层为济宁通史展厅、临时展厅;四层为展览陈列区(济宁名人堂、精品文物展厅、石刻展、朱复戡作品展厅)、设备用房。


整个博物馆由8部客用电梯,2部货梯,一个旋转开敞景观楼梯,一个集交通与展览于一身的螺旋形坡道贯穿相连,形成一个有流动性但又统一的整体。另外,在首层设有与室外庭院及图书馆相通的无风雨通道。充分利用室内空间,设有二层的夹层及三层的夹层。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43.png


立体构思


整体建筑形体舒展,比例亲切宜人。主入口、螺旋坡道、露台、天顶椎体窗等特殊空间的处理,结合平面构成关系,大小配合,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公众视觉效果,更为庄重的建筑群带来活泼的因素,也增强了不同功能空间的识别性。立面在主入口处结合浮雕与建筑细部的考量并经过精心选材和色彩控制,形成建筑造型的永恒感,让人印象深刻,使整个博物馆成为一件艺术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而成为经典。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45.png



2. 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方案设计


项目背景


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北侧,地处京杭大运河中部。大运河南旺枢纽历史悠久,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作为大运河的“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 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 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此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故称为“分水龙王庙”。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48.png


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选址位于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内,地处遗址公园的西北角。遗址公园依托古运河河道及龙王庙等建筑遗址而建立。本工程用地面积为12007㎡,用地为121mX98m的长方形地块,北临古运河河道,其东侧为龙王庙建筑群遗址。基地现状为树林,地势平坦。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50.png


设计理念


· 基于传统风格,与现有遗址建筑相协调。


以当地传统民居作为建筑风格,青砖灰瓦的建筑色调与周边遗址建筑群相得益彰。很好的使遗址公园内的建筑风貌统一协调,符合上位规划的要求。


· 创新合院布局,使建筑自然景观相呼应。


建筑形式以传统北方民居的布局为基础,结合现代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要求,融合出传统、现代相互并融的建筑布局方式。本方案通过二进院落的布置手法,通过建筑与院落景观的相互穿插,使参观者有身在园林探索历史的全新体验。


·源自运河历史,以现代手法展示新风貌。


充分结合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改良的传统建筑风格,运用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来展示历史并提升遗址公园的整体风貌。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53.png


总体规划


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用地位于遗址公园的西北角,北临运河河道。与龙王庙建筑遗址群及运河科技馆呈三足鼎立的规划布局。现有选址远离遗址核心区,以减小新建建筑对遗址的影响。


博物馆坐北朝南,符合传统民居 本方案的博物馆坐北朝南,符合传统民居的布局方式。南侧为主出入口并设入口广场,藏品库区及办公区的出入口位于较为隐蔽的西侧,并设置若干内部使用的停车场。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56.png


功能布局


传统北方四合院的院落式布局形式与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相结合,从而形成功能简洁、 实用并富有空间组成趣味性的现代博物馆建筑。


从南侧主入口进入则到前院,传统院落式建筑的氛围扑面而来。往北则进入大厅,这里为整个博物馆的功能枢纽,通过此处参观者进入陈列厅参观。在大厅东西两侧各设置一个固定陈列厅,用于展示运河文化及南旺枢纽遗址。大厅北侧的后院即可作为参观者休憩的场所,也可作为室外陈列区,展示一些大型展品。并打破室内空间的幽闭,把阳光及绿化景观引入到建筑的核心区域,形成室内外空间的不断交替,丰富建筑空间的组织。


在建筑的西北侧为藏品库区、技术区,相对独立便于管理。东北角为临时展厅及贵宾区,其北侧是大运河河道,通过落地玻璃可在此处一赏运河之美。参观者在欣赏完展品之余,可步入东院,通过景观长廊欣赏建筑与园林的融合的景色。最后,在建筑东南角设计了活动室、阅览室、小卖部等公众活动区域。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558.png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以集中布置与线性布置两种方式为主。


在建筑的前院、后院及东院以集中的绿化景观布局形成园林式的景观效果,使参观者在领略博物馆悠久文化历史的同时,可感受到传统古典园林之美。


线性景观布局主要用于建筑物四周,通过种植高大的乔木,使建筑物若隐若现,充分的融入公园整体的环境之中,并符合规划条件中建筑物需隐蔽的规划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601.png



   结语   


  // 

微信图片_20220909090604.png


人们常说:“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承担了保存传统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为人们提供了审视传统、反省今天和启迪未来的一个平台。人类的进步有赖于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产贮存的仓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武道场”。


博物馆的外观建筑不仅是博物馆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博物馆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博物馆建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城市建筑来说,其独特的文化与社会属性更容易展现出别样的个性。优秀的博物馆建筑设计除了为博物馆本身增光添彩,还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标志符号。


与此同时,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一项需要设置、色彩设计、展览保护和照明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色彩设计就是其中之一,它不是独立于整个项目而存在的,它需要在研究建筑空间、展示主题和展览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方案,更好地为展览提供展示服务,这是实现陈展目标的有力支撑。博物馆展览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种有着深厚基础的交流。一个好的展览必须是一个具有思想和知识内涵、文化和学术观念并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展览。


博物馆是被赋予了文化底蕴的大空间,

有时间就多出去看看吧!

它会给你带来一些特殊的能量。




参考文献:

博物馆设计策划工作很重要,博物馆设计师应掌握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