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2-18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新方位,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新路径,确立了标准化开放的新格局。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聚焦重点、同向发力;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力争实现标准化发展新作为,彰显标准化发展新气象,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持之以恒推进标准创新;加快建设国际标准化高地,着力增加高水平标准的有效供给。
一是标准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国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出台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率先建立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率先设立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率先颁布《上海市标准化条例》。
二是标准化支撑体系日趋完善。上海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ISO/IEC秘书处6个,承担全国标委会秘书处117个,设立市级标委会44个,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标准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5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4039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996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115项。成功承办第83届IEC大会,连续20年举办标准化国际论坛。
四是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通过标准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比例显著提高。特别是近两年培育评定“上海标准”21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金融、先进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充分体现标准在先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城市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开放及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支撑、衡量、引领等作用。
这些成果为上海在新时代开创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准备了良好条件。同时,上海拥有的资源禀赋、战略地位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也为在国家标准化发展大局中、在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中更好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更加聚焦上海城市的特点和需要。一是围绕产业能级提升,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使命任务,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六大高端产业,形成一批先进标准,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多样化、品质化要求,引领民生相关的产品,以及商贸、旅游等服务提升水平。推进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三是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加强城市安全运行领域标准化建设,创新治理方式,用标准讲好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故事”。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健全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推动上海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通过标准这一国际通行方式,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第二,更加聚焦创新引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加高水平标准供给。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布局,将标准研制嵌入科技研发过程,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形成科技、标准与产业有效衔接和耦合互动。在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域,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不断进行标准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底座建设与评价、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数字安全、互联互通等标准研制,着力填补空白。在生态绿色发展领域,强化生态环境标准实施,优化节能低碳标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绿色金融、绿色农业、绿色供应链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修订一批符合上海实际的地方标准,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第三,更加聚焦协同和保障。一是夯实发展基础。建设一批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将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建设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推动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中小企业赋能,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二是强化组织实施。建立部市标准化合作工作机制,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区域标准协同。完善市、区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对各区标准化工作的评价机制。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究创设上海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以及关键标准项目予以表彰。同时,要普及标准化知识,讲好标准化故事,提升标准化意识,培育标准化文化,推动形成人人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部分配图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