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空间视野|百年岁月,回眸哈尔滨中央大街

发表时间:2021-11-26


引言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城市缩影,它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有“亚洲第一街”的美誉。如果时间回到1898年,你会看见,这条街道在帝国主义的枷锁下,如何见证着东北地区的百年风雨。


19.jpg

风雨飘渺的百年史


1896年6月3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横跨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在东北大地延伸。哈尔滨松花江的古河道渡口,因此成为卸货码头,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沿江地带草甸子碾出的土路,1898年被中东铁路局划给当地的中国居民和劳工,命名“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这就是中央大街的前身。

20.jpg

21.jpg
中央大街前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奥地利、日本、美国等外国人来到中国大街居住,纷纷建起一栋栋西洋建筑。因当时哈尔滨为俄国附属地,街道、路标、牌匾皆用俄文,如高加索街、八杂市街、沙曼街等;琳琅满目的洋货,如俄国的毛皮、瑞士的钟表、法兰西的香水、德意志的药品、美利坚的罐头等亦有销售。

由于街道建在沼泽上,春夏之交,松软的路面常常使车辆深陷其中。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亲自设计、监工,用18厘米长、10厘米宽的花岗岩“面包石”,为中国大街铺上了石头路面。传说,当时一块面包石价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中国大街堪称“银元大道”。


1926年中国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权,1928年7月将中国大街更名为“中央大街”。“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在街道上高悬膏药旗,响起踢踏的木屐声和骄横的铁蹄声……期间,宋庆龄、沈钧儒、章伯钧、萧红、丁玲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了匆匆足迹。

22.jpg
(电影《黄金时代》作家萧红与朋友在中央大街欢度新年)

1997年6月1日,中央大街被改造成“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经过大规模修缮、扩建,形成一条长1450米、宽21.34米的步行街。街道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南接新阳广场,构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总占地94.05公顷的城市风光带,2006年4月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欧式建筑与北国风光


如今,中央大街已有100多年历史,这条街道的独特之处,便是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如中央大街57号皇宝珠宝店)、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如中央大街120号教育书店)、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如中央大街92号杰西卡店)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如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和艺术精华,全都被这条街道浓缩其中。


23.jpg


24.jpg


在一众建筑中,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拜占庭式教堂,始建于1907年,原为修建中东铁路的一座随军教堂,后由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整座教堂红砖修筑,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个“洋葱头”大穹顶,四个“帐篷顶”围绕四周,形成主从式布局。1996年,该建筑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


25.jpg


据统计,中央大街共用87万块面包石,设计寿命200年,经过100多年的踩踏,街面保存完好。每年冬季,皑皑白雪铺满街道,中央大街便迎来最热闹的时刻。


26.jpg


走在街道上,你会看见街边矗立的冰雕作品、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闻到香喷喷的秋林红肠,甚至可以走进华梅西、露西亚、道塔斯等老字号餐厅品尝俄式美酒佳肴。想要体验正宗的东北生活,不妨行至街道尽头,在结冰的松花江上滑冰、坐爬犁、打雪仗……


27.jpg


这一切,全都是中央大街串联起的北国风光和东北生活,同时也见证了在那个风雨飘渺的年代里,无数国人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血和泪。




文中大部分配图为作者提供,少部分配图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07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