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11-26
“生态规划就是与自然共同设计人类活动。”
——玛希
19世纪末叶,以玛希为代表的生态学家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旨在合理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相协调。玛希认为:“生态规划就是与自然共同设计人类活动。” 20 世纪80 年代,生态规划概念引入我国。迄今,生态规划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城市生态规划被看作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其研究与规划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安排城市各项生态关系的布局,调整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和谐与可持续。
案例一
长江江岸带生态系统功能优化
研究内容
• 选择长江流域典型区段的江岸带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通过对生态系统现状的评估,研究并提出长江江岸带中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优化的方案体系,使其在发挥景观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等生态功能;
• 针对不同类型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研究并提出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措施,为长江江岸带区域的生态功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健康评价
• 江岸带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差异显著;
• 城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较弱;
• 虽然得益于农业的发展,江岸带供给功能整体较好,但其他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相对较低,大部分区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体现出更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根据其特点,明确生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优化方案。
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方案
01
生态修复、加强管控双管齐下
压力层的健康状况预示着长江流域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在进行修复的基础上还应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响应层仅有两个区县状况较好,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放管理、针对湿地管理制定更多的办法,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增强长江沿岸企业废气、废水的治理能力。
02
农业发展兼顾生态健康
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适当退耕、对于已经造成土壤污染的区域进行土壤修复,同时也要兼顾支流的修复。
03
建设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它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在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04
建立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总量:森林覆盖率25%可达一般城市水平,35%为全国较高水平,稳定在40%以上方可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而从资料来看芜湖市江岸带森林覆盖率基本远低于25%这一基本水平。所以增加城市森林总量,充分发挥植被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城区湿地生态系优化的重要方法。
完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的建设,积极恢复由于城市建设退化的植被,对现有森林实行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案例二
休宁县生态网络专项规划
规划重点及范围
休宁县生态网络专项规划(2019-2035)分为县域和县城两个空间层次。县域:休宁县行政区划范围,包括21个乡镇,总面积约2126.18平方公里。县城:城市集中建设区范围,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通过生态网络规划完善城市生态网络,划定永久性城市绿带。
规划目标与技术路线
1、生态系统完善
通过建立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功能完整性、生态结构完整性以及生态过程完整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
2、生态效益提升
通过生态功能的提升与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城市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融合,兼顾生态环境效益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联动效益,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3、城市生态融合
通过生态空间与城市建设空间交融格局的建立促使两者在结构、形态的动态耦合与功能的有机交互,推动土地空间资源在社会、经济、自然等各要素间的合理配置。
4、生态管控清晰
强化功能引导、控用结合,通过生态网络空间管控体系的构建,明确管控指标、措施及建设指引,严格控制生态空间的建设及资源开发强度,持续维护生态系统。
在规划目标确立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生态和环境基底的研究,识别生态要素;通过对 GIS 技术对休宁县的生态地质、水生态、生物多样性等要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干扰性分析,同时结合休宁县重要的生态要素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定,最后结合生态廊道等进行县域生态网络划定。在县城范围综合各类功能性型子网络叠加,通过连接性建构、渗透性建构、均衡性建构细化县城生态网络划定。
县域生态网络建构
01
县域生态网络结构
县域核心蓝绿网络构建
1.县域蓝色生态水网体系
构建“两干多支”的蓝色水网。其中“两干”分别为新横江、率水等,主要支流有夹溪河。
2.县域核心绿色基底
休宁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丘陵和河谷平原兼而有之的山区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南部由怀玉山脉,地貌属于山体高大、切割较深的中低山;北部为黄山山脉,地貌属低山;中间属丘陵及河谷平原。县城周边坡度在25°以上,相对高程大于30m主要山体有杨山尖、东山、长山、崇明山等。
02
县域生态网络布局
以生态安全格局为本底条件,生态网络结构为主要骨架,划定县域生态网络总用地规模为1684.0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用地面积的79.20%。包括了生态网络核心区,即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718.48平方公里,约占县域总用地面积的33.79%;以及重要生态源、水体和基本农田等。
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与价值的山体、丘陵、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空间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718.48平方公里,占全县生态网络面积的42.67%。主要包括齐云山风景区、六股尖自然保护区、岭南自然保护区、月潭湖水库以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备用水源地、重要河流水系、湿地、公益林、高海拔山地以及其他保障生态安全与环境品质的重要区。
县城生态网络建构
休宁县中心城区为生态网络研究的重点区域,通过生态安全型网络、生境保育型网络、缓冲防护性网络、风景游憩型网络和农业生产型网络五类功能型子网络的叠加,进行城区生态网络的功能建构。同时结合连接性建构和渗透性建构的方式对县城生态网络进行合理优化。形成县 “一带、两廊、四楔” 生态网络结构:
“一带”:永久性城市绿带;
“两廊”:横江生态廊道、夹溪河生态廊道;
“四楔”:骆驼山生态绿楔、凤凰山-动物园生态绿楔、高尖生态绿楔、古城岩生态绿楔。
思考
城市生态规划是人类的自然观、文明观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其进一步发展演进的优化程度既取决于人们对人类—自然系统关系认识的深度与准确度,也依赖于人类自身文明化和生态化的水平,值得人们长期关注与持续思考。
参考资料:
1. 王万茂先生谈“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 - 王万茂
2. 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和关系辨析 - 何璇, 毛惠萍, 牛冬杰, 包存宽
3. 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 - 沈清基, 彭姗妮, 慈海
4. 生境生态系统规划 - 生态规划的一种途径 - 赵珂, 赵梦琳, 王立清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