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1-19
引言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建筑群,深刻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如同弄堂之于上海、胡同之于北京。而喀什古城,无疑是新疆喀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不仅散发着浓浓的西域风情,更是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建筑精华和文化艺术。
别具风情的喀什古城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的地方”,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我国版图的西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古丝绸之路繁华的贸易重镇,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成为新疆的文化中心,现今流传着“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的喀什噶尔古城,是喀什的老城区,也是喀什的灵魂,《回疆志》记载:“房屋稠密,街衢纵横,规模宏大,气象雄伟……犹如省垣(今乌鲁木齐市)。”从地理角度来说,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古城很小,从东走到西,一个小时就能走一个来回;从文化角度来说,古城却很大,这里汇聚了汉文化、罗马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古城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街区,两三百条街巷纵横交错,迂回曲折,长的600多米,短的50米到头;宽的能走驴车,窄的只能独行。分布在街巷四周的传统民居大多已有百年历史,土木、砖木结构,多为两三层小楼,以自家居住地为中心,向上或向四周延伸,形成房连房、楼连楼的建筑格局。每户人家的庭院里均用花卉装饰,廊柱上有拙朴精美的木雕艺术,房间里则有大小不同的壁龛,四周绘制石膏花边图案,地上精美的地毯则渗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2006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拍摄《追风筝的人》,为重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60、70年代美好、和平、富足的生活场景,苦于当时阿富汗战乱,意外发现喀什古城与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于是,喀什古城的街景、百年老茶馆、传统建筑以及周边的牛羊巴扎等生活场景,均出现在了电影镜头里,成为了解喀什历史和城市风貌的文化窗口。
震后改造,古城依旧
在漫长的时光中,喀什古城经历了新建、老化、破坏、重建、再破坏、再重建的过程。现在的喀什古城,是在1902年的大地震后修建起来的,而地震也给古城带来了威胁。
2003年12月26日凌晨,距离喀什几百公里的伊朗巴姆古城发生6.8级地震,古城被夷为平地,其房屋结构与喀什古城类似,多为生土建筑,且两座古城处在同类地震构造带上。这给喀什政府敲响了警钟,由于古城的建筑缺乏抗震且地下分布着空心化的地道,严峻的形势使得古城在2009年2月26日正式启动改造工程。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出古城居民的居住状态。毋庸置疑,古城的改造既要原汁原味地保留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要让老百姓满意。最后,工作人员发放了两万张入户调查问卷,挨家挨户了解居民的住房现状、生活来源、家庭状况等,制定出以“一户一设计,守住原生态”为原则的改造方案。
但面对设计图纸,当地居民表示看不懂,拒绝在图纸上签字。恰巧几位画家从乌鲁木齐赶来,用素描的方式将其画出来,并画上挂毯、孩子和老人提水的样子,浓郁的维吾尔族民居风格和生活情趣令大家拍手叫绝:“这就是我的家!”
文中大部分配图为作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